Featured image of post 「工具化」和「反游戏化」思维的力量

「工具化」和「反游戏化」思维的力量

如果这个功能消失了,你还会使用它么?

前言

惊闻 bilibili 直播粉丝牌系统改版,深感遗憾。虽然我们未曾有过交集(真的),但陈睿恰烂钱无下限的行为,跟六小龄童是一样的。今年下半年……

好了不玩梗了。相信常看 bilibili 直播的朋友应该都知道阿 B 粉丝牌系统改版一事了。目前这件事的影响还尚在观察之中,因为有好几个圈内直播消费频次比较高的用户(我个人不是很喜欢「石油佬」这个词,所以暂且不用)对改版一事表现出极大的厌恶,并且誓言要停止消费行为,所以我倒是挺好奇这事最终会如何收场。

不过,身为一个常年习惯「工具化」思考事物的人,虽然我在情感上支持反对改版的人用实际行动向阿 B 发难,但理性来说确实很难对此事造成的影响产生共情。刚好,借着此事,我想把自己目前总结的一些针对资本主义商业用「游戏化」奴役「数字劳工」的方法论挑明,让更多的人清醒地意识到,要学会洞察资本用温情脉脉的迷雾掩盖着的吃人的本质。

P.S.: 本文所指的「工具化(instrumentalization)」不是哲学中指代的那个「工具主义(instrumentalism)」,而是指一种将一切事物看作可为己用的工具的一种思考方式。另外,作为一个人,我反对将人工具化的思维。不过,既然商业本来就不是人(双关),冷血一点对待它总归是好的。

「工具化」思维

上文提到,「工具化」就是指以「我正在使用的物品仅仅是一个工具,而不是什么别的其它东西」为思考、判断、进而行动的根本前提。一旦确认了这样的前提,就可以用投入产出比和沉没成本等商业逻辑去破解其自身创造的虚假幻象。正所谓「以己之矛,攻己之盾」。

举个例子。我们把 bilibili 直播的直播功能作为一个工具:

  • 它完成了怎样的任务? - 分发视频流
  • 你为什么要使用它? - 因为分发的视频流中有自己喜欢的内容
  • 如果这个功能消失了,你还会使用它么? - 绝对不可能

好,那么 bilibili 直播的「直播」功能就是这个产品对我而言的核心功能。

同样的,对(改版之前的) bilibili 直播的粉丝牌系统而言:

  • 它完成了怎样的任务? - 展示自己是某些 UP 的观众
  • 你为什么要使用它? - 展示自己是某些 UP 的观众;高等级(可能)可以作为对该 UP 长期关注的象征(之所以说可能,是因为潜在的刷等级工具事实上削弱了这一象征作用)
  • 如果这个功能消失(重复一遍,是消失)了,你还会使用它么? - 会

那么粉丝牌系统对我而言就只能算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边缘系统。

当然了,肯定有些朋友对这个系统看得很重(不然不能对改版产生这么大的情绪),这是价值观上的分歧,暂且按下不表。不过我还是想说,就算在这件事上你觉得自己对牌子所付出的努力值得,学会了「工具化」思维,最起码能在其它事情上帮你省下一部分被平台骗掉的钱,不是么?

顺理成章:「反游戏化」思维

如果你理解了上面我所说的,那么恭喜你,已经比绝大多数稀里糊涂交出自己(或父母)辛辛苦苦赚来的钱的人要理性得多了。

那么我再进一步说点更真实的。如果你细心观察中国互联网行业,就会发现事实上大多数核心功能不赚钱的中国互联网企业都是在靠游戏维持——腾讯、网易、bilibili……

这种巧合当然不是偶然。游戏为什么赚钱?因为利用了人性中攀比、急功近利、群体无意识等弱点。而真正可怕的一点在于,这种利用人性弱点的「游戏化」产品,正在变得越来越多,比如近几年能够在阿里对中国电商绝对垄断的市场环境下异军突起的拼多多,以及阿里学来的支付宝 APP 里的那堆奇奇怪怪的小游戏。

看看你 B 直播中那些花里胡哨却又不影响直播功能的,带有一些你也说不清到底有啥用的奖励的系统,「游戏化」的身影昭然若揭。

别说那些东西又不要你花钱。

时间就是金钱,我的朋友。

锻炼「工具化」思维的方法论

这就是「游戏化」最狡猾的地方——偷换概念。明明这个系统不影响核心功能,但却要通过一系列的包装,使用户在不断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沉没成本,也就是所谓的「它消失后怎样」。

因此,破解「游戏化」神话,保护自己核心资产的方法也就很简单了——一切向「工具化」看齐,将所有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商业产品视作工具,之后思考自己是否需要这些「工具」。

打个比方,QQ 作为一个工具,功能满足的根本需要在于「交流」,无论是文字、图片、视频、音频还是文件,都是起到「交换信息」的作用。那么 QQ 这个软件所有不影响核心功能的付费点就显得可有可无了,虽然确实有很多很炫的特权,但这对「交流」毫无作用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太花哨的文本框影响文字的显示)。

同样地,如果你熟练运用工具化思维思考问题,那么甚至那些不花钱但耗费你时间的活动、任务,都无法在你身上产生分毫剩余价值。将时间同样看作成本后,你自然会顺着逻辑寻找到真正值得付出的。

提供一点具体的思考模式:

如果某个产品只剩下一个功能,你希望这个功能是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有助于你找到真正需要的核心功能。我相信没有什么产品是存在两个核心功能的,如果有,那么这两个核心功能一定可以用一个更大范围的词概括。

找到核心功能,那么其它不影响核心功能,但却需要你为之思考、行动、甚至花钱的行为,别管它吹得天花乱坠,看都不要看一眼。

如果某个产品的核心功能不再,你能不能找到其它满足自身同等需要的产品?

考察这点的目的在于,让自己认清对某一特定产品的依赖性,从而开始着手寻找替代性产品,以防止前述产品出现主客观变故(如产品停止服务、涨价、系统变更)时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

就算某一产品确实处于事实上的垄断地位,无法被替代,早早认清这个现实也有助于自己主动减少对产品核心功能的依赖,尽量减少损失。比如(仅对中国用户而言), A 站之于 B 站、微博之于 QQ(别笑,论功能微博确实能代替 QQ,甚至任何通用论坛、社区都可以)。

毕竟,重要的是人,是你,而不是某个恶心人的资本产物。

后记:「工具化」思维从哪来

如果你前几年混过一些小圈子,可能就会知道这种终日活在产品稳定性陷阱中的感受是什么样子的。

小圈子最大的坏处就在于不稳定。不论是平台自身还是依附于平台之上的人,转移阵地可谓家常便饭,这导致几乎每个人都是一种「用完即走」的态度,对提供内容发布的平台本身没有任何的留恋,甚至对平台摆出的吸引用户驻留的姿态都会产生明显的警惕。

虽然这种 PTSD 式的反应显得有些过于敏感,但经济学还讲究理性自然人利益最大化假设呢,「工具化」思维恰恰足够理性,足够利益最大化。

果然还是真实的社会最教育人(望天)

Unless otherwise specified, all materials and content available on this website are licensed under CC BY-NC 4.0.
Built with Hugo
Theme Stack designed by Jimmy